盗档云
网易云对非热门的新专辑的资源收录,到现在依然是在贴吧、论坛等非官方途径进行盗档。简单来说,网易云本来就没有这些新专辑的版权的,一旦版权方发现并要求下架,那么这些盗档的歌曲就会灰掉。因此在网易云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新专辑还没正式配送,但已经在网易云上能听到。网易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进行盗档。这种行为,表面上对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可能是友好的,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不道德的亵渎。
现在网易云灰掉的歌曲的评论中,很多人都在炫耀自己早下载了、早缓存了、转存音乐网盘又是一条好汉之类的。对于音乐行业来说,网易云的行为在我看来并不合适,用流氓来形容其实不为过。当然,这里我并不是单单针对网易云,事实上国内的音乐平台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哪怕是版权最多的 QQ 音乐也是如此。
灰色地带的存在总是有存在的道理。如果是随便听听音乐的用户,其实不会在意这样的细节,甚至会认为这样的观察和判断是小题大做。但有这样想法的听众,很多时候是被国内音乐平台的思维洗脑了(用「洗脑」来形容其实不夸张。
国内音乐平台的洗脑
国内的音乐平台的思维:重歌单,轻专辑;重算法,轻人文;重评论社交,轻音乐社交。
专辑是整体,是某位艺术人在特定时间段中对音乐的理解的完整诠释。歌单是碎片化的,更倾向于是流派、心情、乐器等音乐形式的分类。用阅读类比,听完整的专辑其实就是深度阅读,听歌单其实就是碎片式阅读。
音乐中的算法,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歌单而生的,或者说算法最大程度地造就了歌单。但歌单的生成并不只有算法,人工挑选的歌单也是存在的。不同在于,算法是如同追求女生一般地讨好你,人工是则是像夫妻一般,在将就和讲究中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
在音乐平台的评论社交和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社交有重合但并不一致。打个比方,评论社交与音乐社交,如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听音乐的人,融入音乐当中,追求共鸣的社交是必然的结果。但追求共鸣的方式,难道就是评论区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字吗?
不认同这种方式的人,自然会厌倦网易云之流的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