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伤害读者的巨人

伤害读者的巨人

前言

《进击的巨人》漫画完结了,伤害读者的说法也得到了落实,依结局来看确实如此。

现在各种中文社区、视频网站大多一边倒围绕着剧情烂尾进行的,稍进一步便是在讨论谏山创是反战还是反战败,然后继续一边倒。

就我自己而言,如果是作为传统的独立作品而言,这个结局像是小孩子玩泥沙。但目前《进击的巨人》结局已经上升到一个各种意识形态碰撞的 Meme,观察那些如何看待《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的人,似乎比《进击的巨人》结局本身有趣。

朋友问我

朋友问我,如果埃及人给《进击的巨人》写结尾的话,那结局会怎么样?

我说,我还以为你是错别字,怎么一下子就到埃及人了……不过我想说的是,埃及人大概不会写出这种开头,也不会写出这种结尾的,这世界上大概只有日本人会,因为你没有办法把作者是日本人这一点抹去的,《进击的巨人》的日本性太强了。

朋友又问我,什么叫「日本性太强」?

我说,其实只是我随口说的假装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词。不过既然你真心发问,我也大发慈悲地举个例子。

早些年有一部作品叫《萤火虫之墓》,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这部作品大体上说的是日本本土人在二战期间的悲惨故事。虽然它的评分不低,是豆瓣 Top250 之一。但它的评论区是这样的:

萤火虫之墓豆瓣短评萤火虫之墓豆瓣影评

《萤火虫之墓》在国内的媒体口中会被定性为日本反战败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结论是日本人笔下的反战更倾向于反军国主义,日本人认为自己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像这部作品也着重描写这点,战争也给民众带来的灾难什么的,民众本身也相当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评论区经常说日本人的反战片总有点反战败的味道,因为日本人实际上就没把自己当坏人。诸如几年前的《在这个世界的角落》的片子也是类似的调性。现在看来,只不过是把这个矛盾的接力棒从各种前辈那里到了手里《进击的巨人》。毫无疑问的,巨人的影响力远大于前两者,所以舆论发酵起来也大得多,哪怕《进击的巨人》在国内被禁的事实说到底也是房间里的大象,也是止不住讨论。

一方面他们值得同情,另外一方面站在中国人民族性的立场看:我们也悲惨,我们也值得同情,但没有人同情我们,凭什么要同情你这个伤害我的人。

于是这样心理让像《萤火虫之墓》《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进击的巨人》这样的作品呈现出这样的一种关于反战与反战败的矛盾。不过其实反战败这个词也是比较特殊,有些人认为这个词过于贴切,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人的虚伪,而有些人则认为是伪概念只不过是中国人战争立场屁股决定脑袋而产生的词汇。

当然,具体哪个是正确的,我说的不算。而这个我脱口而出的所谓的日本性,大概就是这种多种矛盾因素影响下的特殊属性。

朋友再问我,都说是反战败,那话说回来,什么才是真正的反战呢?

我说,反战的最终解释权不在我手上,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只能让很多人对于战争与反战的概念还停留在这种语境中:战争,就是有人打你你打回去,而反战争,就是你不能打我,我也不打你的程度。但这样程度的认知,往往不足以承托起更深度与尖锐的评判,非常容易陷入二元论的陷阱中。

说起反战,依我看还是需要反思集权,反思狂热。战争的根源在于被夸大渲染的诱人利益、民族主义狂热的好战情绪,民族主义的思想的鼓动,以及民众对于好战情绪的支持。像希特勒这种二战的罪人,如果他手下士兵不听他指挥,民众一听要发动侵略战争就让他滚下台,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法西斯主义,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了。二战之前有一战,一战之前有各种大小规模的战争,但人们从来都不会去真正反思战争,因为战争的根源从来不曾去除。

朋友最后问,那离题了那么久,这些究竟和巨人的结局有什么联系?

我说,人往往会阻止自己想象真正的失败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二战中日本人是打赢了,那这些反战的片子又会以什么形式拍摄或制作呢?我想无论是你还是我,恐怕也是无法想象的。像《进击的巨人》这种在群众中积攒与杂糅了太多复杂情感的作品,结局这件事正是这些矛盾的积攒、冒泡、破灭的缩影。尚且不谈解决方案,单单是要正视都很难。

很多读者把他们的不切实际的希望寄予在谏山创身上,希望他能给大家一个实际上大家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的答案。理中客都说谏山创有 10000 种方法处理结局,可我觉得他是没有办法解决这种矛盾,干脆只用这种方法结束,有人读出了释怀与理解,有人读出了背叛与伤害。这不是挺好的吗?

之后的事情……喂喂,话说我记得你还没有看完结局的吧。最好还是你自己去看完这部作品吧,整体来看也是很优秀的作品的。

后记

我真的有一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