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机 App 的态度,总的来说,有这样两类人。
- 手机上有大量 App 的人
- 手机上只有少数几个 App 的人
但其实,这两类人又可以被细分为更多类的人,因为手机这东西,正如哈姆雷特一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独有的看法,从而衍生出各自不同的使用方法。
App 的泛滥与沉溺
手机上拥有大量 App 的人,最起码的,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的人。在兴趣的驱动下,下载大量的 App 是了解新鲜事物最直接的途径。作为当中的过来人,我非常懂得这种心理,只要经历过便会明白当中折腾的快感。每次安装新的 App 的时候,都有一种「薛定谔的 App」的感觉,它就这样被下载下来了,它是真实存在的,却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宛如潘多拉魔盒的存在让 App 迷们心动不已。
当一个行业在探索期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显得非常有趣,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只有未知才是刺激动人的。而现在,明显的,App 的行业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很多的操作逻辑、排版布局都像是教科书一样,很多 App 在资本驱动下像是赶鸭子上架般就匆匆登上 App Store。
再者,越是折腾,越是享受那种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快感,那也意味着自己开始进入了一种依赖和迷恋的状态。对于我而言,我并不喜欢沉迷的感觉,这会使我觉得自己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中,我渴望去探索新的东西,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旧事物。探索新的 App,表面上是探索新的东西,但是这个行为却一直都是旧的模式,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可言,连每一次操作的步骤都是那么的相似相同——打开 App Store,获取,下载,打开,试用 3 分钟,卸载。多么机械的流程,毫无新鲜感,依我看来,更多的 App 迷们并不是真的迷 App,而是被这机械的流程给习惯化了。
有些人会觉得没什么大的问题,即使是沉迷于当中又如何,起码这是自己选择的生活,别人根本没有资格说不是。对此,我只能说抱歉,因为观点是相反的,所以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求同存异是可以有的,我也希望我尊者你的选择的同时,也希望你尊重我的选择。
挑选 App 的准则
看到免费的 App,价格敏感的天然基因会让人有蠢蠢欲试的冲动。可因为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又会意味着,如果免费的 App,那我就会开始考虑「App 具体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能成功活下去?」。免费的工具类 App 尚且可以一用,但是没有具体盈利手段的存储类 App 是完全不敢用的,谁知道这免费而又不盈利的东西什么时候倒闭?
所以现在自己挑选 App 时候有几个准则:
- 口碑好、重视用户体验的国内应用优先考虑;
- 国际大厂的优质应用优先考虑;
- 国内大厂能不用就不用,但优质重视用户体验的应用可以一用。
- 业内第一的优先考虑;
- 水平差异不大的,价廉者优先考虑;
- 付费且有一定用户量的存储类应用优先考虑,免费的存储类应用直接忽略;
国外的月亮不一定圆,但起码靠谱
我爱国,但是我并不爱国人,「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哪怕国外的恶棍也很多,例如谷歌的「不作恶」本质上是个笑话,Facebook 也是国外的毒瘤,但是整体的社会氛围是不一样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外尊重规则,国人罔顾规则。这也导致了国外的 App 不会轻易妄为,而国内的 App 却肆无忌惮。所以,一旦遇到有良心口碑好的国内应用,真的是可以嫁了(哪怕恶棍再多,也要相信爱情)。但国外的月亮也有个很严重的问题。
一个国外企业如何才可能在国内得以生存?
国外的应用要进入国内市场的问题,除了是汉化的问题外,还有就是大家对于付费的热情并不高涨。所以在国内很难看到什么国外应用的活跃发展。但总体来看,要克服审查等问题,并最终能有一席之地的,我想印象笔记应该算得上一个。
业内第一
Evernote 是业内第一,而印象笔记就是 Evernote 的国内版。(同一个应用)
既然说到业内第一,就先讨论一下吧。 好的东西总是优先考虑,我觉得这个应该不需要多说。We are human.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过于劣质的东西上。而好的东西最表层的体现就是,这东西是行业内的第一。虽然业内第一更多的是指市场份额,而不一定是实际的用户体验。但是当一个 App 的用户量就摆在那里的时候,羊群效应也自然起作用。这里插句题外话,有些人喜欢特立独行,这我并不反对,但是,在这个社会,你要特立独行的前提是,你必须牛逼。如果你不是一个牛逼的人,那么就意味着你的「特立独行」只是孤僻与离群。从众不一定就是不好的,真相也不一定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以精英的姿态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非常愚蠢和幼稚的行为。你再厉害,你也不过是个 Mortal。
继续上面关于业内第一的话题。一个行业内,不一定都有垄断,这个时候就存在着和业内第一水平差不多,但用户量不算大的第二势力或第三势力。举个例子,在云笔记的行业中,虽然说 Evernote 是龙头,但是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 也不是泛泛之辈;再举个例子,在密码管理器中,虽然 1Password 是最著名的,但是 Lastpass 也同样厉害,开源的 Keepass 也不是酱油党。这些例子也说明了,我们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虽然有很多选择,但乔布斯的理念告诉我们,其实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选择和抉择好的东西。而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去参考别人的意见,现在互联网就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条件给我们去了解别人的看法和意见。而业内第一,就是最好的尺度。退一万步来讲,即使这个业内第一倒闭了,我相信有很多其他软件必定不会放任这些流失的用户不管,必定提供各种导入的功能来接收新的用户。这也是业内第一所拥有的潜在影响力。所以,在不差钱的前提下,我强烈推荐所有不是行家的小白用户使用业内第一的应用。
不差钱
说到不差钱的问题,其实能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已经可以忽略我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只要认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买买买就可以了。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差钱是必然的。而我们把钱花在各种 App 上,并不是享受一掷千金的快感,而是希望这些 App 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衔接上文中关于业界第一的内容,在同一个行业里有很多优质的产品,其次,现实中往往业界第一的应用品牌存在着品牌溢价的现象,毕竟并不是每一个品牌都是小米。因此,退而求其次,不一定就是烂货。但到了这个环节,不得不说,怎么去判断一个产品是否适合符合性价比的消费原则,这已经不是小白用户能够察觉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实际去体验那个 App 是否适合自己。但是说好的差钱,也意味着我们不可能真的去拿钱拼人品买未知好坏的应用。 在此,提一个不太道德,也不太符合相关规定,却符合国情的试用方法。
万能的淘宝
在淘宝上有很多出售 App 账号的店铺,大家可以先在那里用五毛钱左右买一个带有你想要买的 App 的账号,然后登录到自己的 App Store 上下载下来,然后进行试用和测试。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很少的钱就可以得出这个 App 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坏处就是这并不道德,也不合规。 但换种角度来说,其实是苹果的不道德,不提供试用的途径,只让消费通过几张截图来判定自己是否购买,看样子是苹果觉得我们消费者都是脑子进水的,苹果并没有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建立整个体系。(严格来讲,苹果既没有把消费者放在眼里,也没把开发者放在眼里) 当然,毫不掩饰,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试用 App 的,但是遇到优质的 App,我也是二话不说就买正版了。
试用的后续
有人说,如果提供了试用的按钮,那么开发商怎么办,App 岂不是卖不出去了?那我反问一下,如果你的 App 是优秀的,自然就会有人买单,但如果你的 App 是那种资本驱动的垃圾,那么不好意思,送我也不要。 不过有一点确实是需要反思的,试用其实还是存在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有些应用并不是刚需,可能是一次用完就不再用了,如果像通讯录同步这种只会在刚买手机的时候才用上的应用,这会让很多开发者大伤元气。 然而,在苹果的世界里,并没有试用这东西。作为代替的,便是那苹果这种愚蠢的规则下的畸形产物——IAP(In App Purchase,十年前是先进的代表,十年后是畸形的典型) 所谓的 IAP,简而言之,就是 App 免费下载,但是里面的功能并不完整开放。这就意味着大家可以通过先试用里面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界面,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如果满意,那再考虑更进一步的功能是否有付费的必要。 本意是好的,但是综合之前微信在 iOS 上取消打赏功能的事件来看,其实当中是蕴含着苹果难看的吃相。30% 的分(qiǎng)成(jié),我也是佩服苹果这公司了。这也导致很多全平台的应用,在苹果上的售价会贵几块到十几块不等,这是为了确保了利润(毕竟要被苹果分去 30%)
一句话总结苹果的这种做法——苹果的生态就这样, 那要么忍受要么逃离,一切不离开的抱怨都是自找烦恼。(例如我)
订阅费是未来?
砍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
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的,一个开发商没钱就肯定活不下去。而获得钱有两种方法,一是企业有盈利的能力,二是争(kēng)取投资人的钱。说真的,虽然我没什么创业的经验,也没赚过什么钱,但是我觉得投资人们真的是有钱,在连盈利方式都没的应用都敢投钱,这是要搞另一个腾讯的节奏吗?(看《腾讯传》有感) 现在国内的很多应用都是免费的,起步基本都是走上面所说的第二条路。因为国人对于数字化的东西并不是打心底地尊重,觉得其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一上来就收费并不是什么好的方式,也因此导致了国内现在存在的这种氛围和现象:
免费的应用,有用户不赚钱;付费的应用,有价钱没用户。
好吧,扯远了。我还是要回到订阅费的问题上来。再烂的应用也是有成本的:我的产品需要人的劳动力才能做出来,所以就有了劳动费,我的产品需要服务器,也有了服务器的维护费。 而订阅费,其实这是最直接的盈利方法,或者说是维持一个项目活下去的成本。(其实很多收费的项目都是不盈利的,甚至是倒贴)但是普通人很难直接察觉到搞开发是要成本的,很多时候会被大多数的「免费」字眼冲昏了头脑。所以找不到盈利模式的「免费」,其实是一个互坑的行为。 再说说订阅费的问题。订阅费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是一种租赁的关系,也意味着你付了费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属于你,你只是拥有它暂时的使用权。这会严重打击人的占有欲。 但仔细一想,貌似我们国家的房子也是这样子……70 年的使用权罢了,哪怕写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本质上还是租赁。然而我们并没有说什么,因为我们是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70 年完全是足够的,再说那也是 70 年后的事。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不能转移到应用和服务的订阅费上呢?
总结来说,当国人开始把数字化的东西当作是劳动的成果的时候,要付费的东西再也不是亏本的买卖了。订阅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未来。而我呢,不知不觉就在 Steam 和 App 上起了带头冲锋的作用,哪怕那并不是什么订阅费哈哈。
我装了啥?
假装自己给少数派投稿(我这文笔还是算了)接下来我总结一下我现在正在使用的各项应用或服务。(我的手机只有 30 个 App)
国外的服务与应用:
- 微软 OneDrive 作为存储网盘(免费 40G);
- 微软 Office 三件套作为办公应用;
- 微软 OneNote 作为云笔记和云清单;
- 微软 Office Lens(毫不掩饰,我就是软粉)
- 苹果 Apple Music(学生价 5 元/m)
- 亚马逊 Kindle for iOS(配合 Kindle Paperwhite3 使用)
- 谷歌 Snapseed(唯一剩下的修图应用,谷歌出品,免费的价格,无价的品质)
- 苹果 Day One(日记业内第一)
- 印度 Enpass(印度开发者的密码管理器,Windows 版本免费,移动端版本 68 元,通过各种网盘进行密码同步)
国内的优质应用与服务:
- 腾讯广告猎手(Safari 去广告)
- 网易网易云音乐(豪华会员¥12/m)
- 网易邮箱大师 Pro(除了有两条无关重要的广告,其他完美)
- 哔哩哔哩 Bilibili(暂无买会员的必要)
- 幕布(用文字整理思绪,一键生成思维导图,本人三年高级会员飘过)
- 即刻(迟早弃用,但暂时还可以的新闻资讯推送平台)
- Seed(如果你想看英文的新闻,这个是神器)
个人开发者的作品:
- 极光词典(个人开发者的炫技作品,技术永远跟随 iOS 的新特性,极致表现出极简和纯粹的词典,)
- Due(比自带的提醒事项要猛烈的提醒,支持自然语言输入,但缺少了清单的属性)
- Surge(额,最不后悔买的,自由税)
- Pin(Widget 中的神器,剪切板的巅峰)
另外,我现在只剩下 TIM(QQ 办公版)、WeChat、telegram 这三个聊天工具,我已经弃用了国内的微博、QQ 空间、朋友圈。
我的社交圈子空无一物,却不代表我是空虚的。
后话
其实 App 的发展只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哪怕现在科学主流的说法是,人的再一次进化将会与机器结合,而手机只是当中的一个开端。但,虽然我对很多新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关注度,但这并不代表我完全认同这些东西,正如《未来简史》中所说的,「人类正变得越来不像人类了」,虽然很多人是很期待人类的进化,但是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很难不为自己到了那个时候是否再有社会价值而感到焦虑。而反抗 App,精简自己的生活,是我对「不再像人类的生活」的无声呐喊。
写了那么多推荐 App 的东西,却要反抗,真的是矛盾的人啊。